首先,我認為一位好的音樂教師,需具備擁有著高度愛心的特質。唯有富於愛心的教師,才能在整個音樂學習過程中耐心指導,並經常肯定孩子的優點,樂於給予正面性的鼓勵。
接著,具備專業知識則是好的音樂教師的第二個特質。教師須有完整的專業教學訓練與經驗,其中特別是指針對不同年齡層的教學技巧。因為這種能力,並非與生俱有,除了要能掌握學習者的心理之外,教師也要能夠調整自己的心態,來減低與孩子之間的教學障礙,一位教師在面對兩三歲小朋友所使用的語言及動作,與指導大學生的情況是截然不同的。才能教育創始人鈴木鎮一博士曾說:「每當我要進入教幼兒的課室前,自己必須將心情調整成與他們同樣的層面,才可達成最有效的溝通狀態。」
懂得分析能力也是好的音樂教師必須具備的特質之一,這個能力可對於學習中所遭遇的困難,迅速做出判斷而給予正確的建議。談到解決問題的能力,由於每位教師的不同經驗與學習背景而產生極大的差異,簡而言之,優秀的指導者須能穿透問題的核心,並循序漸進的提供有效練習的方式,或經由心理層面的輔導突破心防,來協助孩子解決難題。
創造力算不算是好的教師特質之一呢?沒錯!創造力是好的音樂教師不可或缺的特質之一。具有創意的教學方式,可大大增進孩子的學習興趣。當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一些無法解決的問題時,尤其是經由一再重複練習之後,依舊是無法克服的關鍵時刻,最需要注入新的想法,由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問題,如此一來,或許能一方面克服了困難,並同時保持學習的新鮮感。
在上課進行中,教師的情緒經常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況,所以良好的情緒控管也是好的音樂教師必須具備的特質。孩子的幼小心靈十分敏銳,他(她)們經常能夠覺察到週遭大人的情緒變化,授課教師的心情起伏,立即能夠反應在孩子身上。因此,每當進入教室準備授課前,教師的心情必須是穩定而愉悅的,才能與學生產生良好的互動與對應。
哲敏曾說他很喜歡音樂教師的幽默感,那麼,幽默感算不算是一項特質?是的,幽默感能夠舒緩上課中緊張的情緒,所以也可視為好的音樂教師的特質。在課堂中,學生與家長往往不自覺的處於一種非常緊繃的心理狀況,稍許的閃失都會嚴重影響學習者的情緒,使得理解力與吸收能力受到干擾,無法正常的接受指導 ; 此刻,教師適時的幽默能夠放鬆學生與家長緊繃的心情,減輕挫折感,使得課程能夠順利的進行。
我喜歡和教師作雙向的溝通,所以要將溝通能力列為好的音樂教師的特質嗎?在學習的過程中,常會遭遇到種種需要克服的的瓶頸,此時,學生、家長與教師三方面的意見交換,往往成為跨出解決問題的第一步。因此,能夠抱持著十分開放的心態與學生及家長做雙向溝通的教師,確是好的音樂教師所應具備的特質之一。
最後再提出一項特質是教師須能定期提供演出機會。教師若能經常為學生安排演出機會,即可激發他(她)們對於學習的動機與興趣。正式演奏的機會,對孩子來說,是一個非常寶貴的經驗,除了可讓學生更加細心注意自己平日的練習外,更能經由聆聽其他學生的演奏中,學習到欣賞他人的努力與特質。
本協會於2009年經國際鈴木協會與亞洲鈴木協會授權,成為台灣唯一合法推動鈴木教學法之組織。 2014年亞洲鈴木大會將由本協會於7月11-15日,在台北舉辦,參加國家將包括韓國、馬來西亞、印尼、香港、日本、印度、菲律賓、美國、新加坡、澳洲,紐西蘭等國家。 本協會以推動鈴木教學法為宗旨,舉辦各類鈴木教學法活動,包含年度音樂會、師資訓練、暑期學校、學生檢定、教師培訓、國際交流活動。
鈴木先生
![鈴木先生](https://blogger.googleusercontent.com/img/b/R29vZ2xl/AVvXsEhjjWPsgKiM8TAMWoTdc567oMk_b4tVnKMT2qEUoUTsZr0V3Tni8ohTEVMSb4vKVkQhXmuaoo3LAxGJzRp-We9oIoTxbPEcUyx0lYsYyengkFHbvxBBo1Ol-L9_SwhZadjzvRVWLlOiT2s/s760/suzuki.gif)
愛的夠深,無所不能 (鈴木鎮一先生名言)
2010-12-22
2010-12-16
如何為孩子尋找適合的啟蒙教師?
每一位教師的學習背景與資歷皆不相同,有的教師擁有豐富的演出經驗,卻無法與學生和諧相處或溝通;有些教師雖不擅長彈奏,但是有著豐富的教學背景。而在同一個音樂課室中,大學音樂科系畢業的教師,或許有可能與僅只受過幾年音樂訓練的教師同在一地點授課,那麼究竟要如何為孩子選擇合適的教師呢?
演奏經驗、學歷、與各種職業經歷,皆可代表一位教師在不同領域中的努力與成就。但是學位、演奏能力、經歷卻不能保證一位教師的教學成果。
因此,除了考慮上述的三個項目之外,可再加入其他重要特質的考量,諸如教師的個性、投入教學的程度、以及教師的「教學紀錄」,也就是學生的學習表現與學生對於教學方式的反應作為參考依據,這才大致完成對於一位教師的正確評量。
至於家長有需要為初學的孩子選擇一位優秀的教師嗎?答案是肯定的。因為啟蒙時期,乃是奠定日後發展基礎的最重要階段,因此.家長們切勿抱著隨便找一位教師教教就算了的心態,因為這對於往後的影響將會是全面性的。
那麼,名氣響亮的大牌演奏家將會是最好的教師人選嗎?事實上,高超的演奏技術並不一定能對於初學的孩子有所幫助。當孩子正處於初學的階段,仍是需要尋找一位有耐心、個性溫暖、非常瞭解兒童心理,並能適切掌握初級教學法及教學技巧的教師來教導孩子,而具備了上述能力的教師,才是孩子最合適的啟蒙老師。
根據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們的一項研究為例,在經過訪查數十名頂尖演奏家的啟蒙教師後,發現絕大部分的成功音樂家們,皆是在非常有愛心的啟蒙教師引導下開始學習音樂,並因此而建立起他(她)們對於音樂的恆久喜愛,當於往後基本技巧較為穩固後,經過階段性學習上的需要,才轉入另一位教師的門下繼續學習。
學習背景與經驗往往不是選擇初學教師的最重要條件。具備耐心、愛心、瞭解兒童心理、能適切掌握初級教學的指導法則與技巧的教師,才是初學者最需要的啟蒙老師。
演奏經驗、學歷、與各種職業經歷,皆可代表一位教師在不同領域中的努力與成就。但是學位、演奏能力、經歷卻不能保證一位教師的教學成果。
因此,除了考慮上述的三個項目之外,可再加入其他重要特質的考量,諸如教師的個性、投入教學的程度、以及教師的「教學紀錄」,也就是學生的學習表現與學生對於教學方式的反應作為參考依據,這才大致完成對於一位教師的正確評量。
至於家長有需要為初學的孩子選擇一位優秀的教師嗎?答案是肯定的。因為啟蒙時期,乃是奠定日後發展基礎的最重要階段,因此.家長們切勿抱著隨便找一位教師教教就算了的心態,因為這對於往後的影響將會是全面性的。
那麼,名氣響亮的大牌演奏家將會是最好的教師人選嗎?事實上,高超的演奏技術並不一定能對於初學的孩子有所幫助。當孩子正處於初學的階段,仍是需要尋找一位有耐心、個性溫暖、非常瞭解兒童心理,並能適切掌握初級教學法及教學技巧的教師來教導孩子,而具備了上述能力的教師,才是孩子最合適的啟蒙老師。
根據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們的一項研究為例,在經過訪查數十名頂尖演奏家的啟蒙教師後,發現絕大部分的成功音樂家們,皆是在非常有愛心的啟蒙教師引導下開始學習音樂,並因此而建立起他(她)們對於音樂的恆久喜愛,當於往後基本技巧較為穩固後,經過階段性學習上的需要,才轉入另一位教師的門下繼續學習。
學習背景與經驗往往不是選擇初學教師的最重要條件。具備耐心、愛心、瞭解兒童心理、能適切掌握初級教學的指導法則與技巧的教師,才是初學者最需要的啟蒙老師。
2010-12-13
2010-11-23
Wandering Mind is a Sign of Unhappiness- science time, New York Time, Nov. 16, 2010. 思想混亂是不快樂的象徵
本月16日於紐約時報科學專欄的報導,根據哈佛大學教授透過一個特別的軟體(trackyourhappiness),以iPhone聯絡世界上超過25萬人的問卷調查數據中顯示,胡思亂想常為導致人們「不快樂」心情的主要原因。
另一個頗令人詫異的發現為,在這25萬人的一天當中,平均有47%的時間,都在思緒紊亂的狀況下生活著,這些人顯然經常處於不快樂的氛維中。
而在音樂的學習過程中,注意力集中乃為必要條件,亦即每當音樂進行中,演奏者必須能夠全神貫注的跟著音樂的線條起伏,專注的融入音樂中,始能表現出音樂的正確性與豐富內涵。
在我多年的音樂教學過程中,學習者於課堂中所呈現的專注程度,絕對關乎其學習成果。同時,我也觀察到,在音樂學習中所培育出的專注力,確實能夠順利的移轉到其他方面的學習。
所謂注意力的集中,也就是能在「當下」專注於正在進行中的事物,亦即活在當下的最佳實踐環境。
在音樂課程中,有兩類家長的表現,在我看來,形成了非常鮮明的對比。第一類,由於家長在陪同孩子上課時過度緊張,或是對於孩子所做的每一步驟要求偏高,且不時的打斷並經常給予意見或提示,課堂上儼然籠罩著沈重而緊繃的氣氛,如此一來,自然無法讓敏感的孩子在教師的指導下,進行專注而順利的音樂學習。
第二類家長,則相當的放鬆,無論是當孩子在課室中到處遊走,或是摸東摸西拖拖拉拉的情形下,家長都能夠不介入或干預,而是交由教師依據當時的狀況全權處理,我發覺,這些選擇了耐心給予一段時間的家長們,當他們的孩子經由自我控制能力的增長中取得平衡點後,反而更能穩定成長,並且愈是容易進入專注學習的情境。
家長應信心十足的接受自己孩子的能力與各方面的發展,同時放鬆心情,讓教師與孩子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,自然的進行良性的互動,孩子也將會經由和諧氣氛的音樂課程中,接觸到美好樂音,同時獲得了最佳的專注力訓練,孕育出聰慧穩定的優秀人格。我相信,鈴木先生常說的一句話:「Character first, ability second」(個性的培養最重要,能力的訓練其次),將會是家長與教師們最佳的座右銘。
(作者:陳藍谷)
另一個頗令人詫異的發現為,在這25萬人的一天當中,平均有47%的時間,都在思緒紊亂的狀況下生活著,這些人顯然經常處於不快樂的氛維中。
而在音樂的學習過程中,注意力集中乃為必要條件,亦即每當音樂進行中,演奏者必須能夠全神貫注的跟著音樂的線條起伏,專注的融入音樂中,始能表現出音樂的正確性與豐富內涵。
在我多年的音樂教學過程中,學習者於課堂中所呈現的專注程度,絕對關乎其學習成果。同時,我也觀察到,在音樂學習中所培育出的專注力,確實能夠順利的移轉到其他方面的學習。
所謂注意力的集中,也就是能在「當下」專注於正在進行中的事物,亦即活在當下的最佳實踐環境。
在音樂課程中,有兩類家長的表現,在我看來,形成了非常鮮明的對比。第一類,由於家長在陪同孩子上課時過度緊張,或是對於孩子所做的每一步驟要求偏高,且不時的打斷並經常給予意見或提示,課堂上儼然籠罩著沈重而緊繃的氣氛,如此一來,自然無法讓敏感的孩子在教師的指導下,進行專注而順利的音樂學習。
第二類家長,則相當的放鬆,無論是當孩子在課室中到處遊走,或是摸東摸西拖拖拉拉的情形下,家長都能夠不介入或干預,而是交由教師依據當時的狀況全權處理,我發覺,這些選擇了耐心給予一段時間的家長們,當他們的孩子經由自我控制能力的增長中取得平衡點後,反而更能穩定成長,並且愈是容易進入專注學習的情境。
家長應信心十足的接受自己孩子的能力與各方面的發展,同時放鬆心情,讓教師與孩子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,自然的進行良性的互動,孩子也將會經由和諧氣氛的音樂課程中,接觸到美好樂音,同時獲得了最佳的專注力訓練,孕育出聰慧穩定的優秀人格。我相信,鈴木先生常說的一句話:「Character first, ability second」(個性的培養最重要,能力的訓練其次),將會是家長與教師們最佳的座右銘。
(作者:陳藍谷)
2010-11-07
2010-11-04
家長現在的心態,決定了孩子的未來!
毅力乃是成功的重要因素- 鈴木鎮一先生在其著作「愛的生活」中一再強調,他曾說:「下決心的人很多,但是真正能夠堅持到底的實在不多。」決心是下了,倘使不切實際的去執行,過沒多久亦會中斷或不了了之,這似乎是曾經發生在許多人身上的切身經驗,然而我們是否能夠從中體會到:不論做任何事,成敗與否,其關鍵往往繫於能不能持續的堅持到底而已,若是由於中途無法忍受而半途而廢,則一切又將回歸於原點。而唯有克服輕易放棄的心態與行為模式,您將不會掉入惡性循環中,並導致前功盡棄而灰心喪志啊!
當孩子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時,家長切勿過度反應甚至情緒失控,首先應回想一下當初選擇讓孩子學習音樂的初意,想必是良善而美好的,並從中間重新建構起自己對於孩子未來音樂學習之路的正面期許。以一種較為輕鬆客觀的心態,耐心的陪伴孩子逐一檢視學習上所面臨的問題癥結,與尋求解決的方法。
問題一 孩子不願主動練習:我們常遇到一些聰明的父母們,會安排在孩子精神最佳的狀況下(一次或多次)進行練習,他(她)們不停的鼓勵與讚美孩子的任何嚐試與努力,並經常在孩子興趣正濃厚的當下喊停,以激發孩子更大的學習與練琴意願,避免孩子由於精神不濟而減低學習效果並排斥練琴。請儘可能讓孩子在同一時段練習,讓他們養成規律練琴的習慣,
問題二 孩子的練習效果不彰: 鈴木教學法即為母語式教學法,提供兩種練習方式,它們是成功練習的不二法門,亦即「反覆練習」與「複習」。反覆練習能建構起孩子的基本技術能力,同時訓練其注意力的集中、記憶力的擴充與耐力的培養。此外,不間斷的複習,乃是讓孩子能夠將已經學習過的樂曲,持續進步並提昇樂曲表現力的最重要步驟。
問題三 孩子經常排斥練琴: 在家庭中的環境與每日作息,是孩子練習動力的主要依循指標。家長可以經常小小聲的播放音樂,讓孩子能夠時時刻刻接觸到音樂。此外,孩子正在學習的樂曲,與未來即將進行學習的曲目,都應該讓孩子持續聆聽,讓學習的過程更加順利。家長可適切安排孩子一些演出的機會,譬如阿公阿媽來訪時,不妨讓孩子露一手,此外,鼓勵孩子參與鈴木團體課程,鈴木春秋季年度音樂會,鈴木各科分級檢定,鈴木暑期學校等多項活動,皆可激發孩子願意持續練琴,以提昇自己音樂能力與較佳表現的動機,凡此種種,只要家長們願意用心安排,就可以順利的開啟孩子喜愛音樂之門了。
鈴木先生曾說過,孩子的成長取決於父母的心態,讓我們細心的安排孩子的學習環境,提供他們充滿愛心的練習過程與環境,相信每一個孩子都將成長為優秀而充滿自信的年輕人。
(作者:陳藍谷)
當孩子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時,家長切勿過度反應甚至情緒失控,首先應回想一下當初選擇讓孩子學習音樂的初意,想必是良善而美好的,並從中間重新建構起自己對於孩子未來音樂學習之路的正面期許。以一種較為輕鬆客觀的心態,耐心的陪伴孩子逐一檢視學習上所面臨的問題癥結,與尋求解決的方法。
問題一 孩子不願主動練習:我們常遇到一些聰明的父母們,會安排在孩子精神最佳的狀況下(一次或多次)進行練習,他(她)們不停的鼓勵與讚美孩子的任何嚐試與努力,並經常在孩子興趣正濃厚的當下喊停,以激發孩子更大的學習與練琴意願,避免孩子由於精神不濟而減低學習效果並排斥練琴。請儘可能讓孩子在同一時段練習,讓他們養成規律練琴的習慣,
問題二 孩子的練習效果不彰: 鈴木教學法即為母語式教學法,提供兩種練習方式,它們是成功練習的不二法門,亦即「反覆練習」與「複習」。反覆練習能建構起孩子的基本技術能力,同時訓練其注意力的集中、記憶力的擴充與耐力的培養。此外,不間斷的複習,乃是讓孩子能夠將已經學習過的樂曲,持續進步並提昇樂曲表現力的最重要步驟。
問題三 孩子經常排斥練琴: 在家庭中的環境與每日作息,是孩子練習動力的主要依循指標。家長可以經常小小聲的播放音樂,讓孩子能夠時時刻刻接觸到音樂。此外,孩子正在學習的樂曲,與未來即將進行學習的曲目,都應該讓孩子持續聆聽,讓學習的過程更加順利。家長可適切安排孩子一些演出的機會,譬如阿公阿媽來訪時,不妨讓孩子露一手,此外,鼓勵孩子參與鈴木團體課程,鈴木春秋季年度音樂會,鈴木各科分級檢定,鈴木暑期學校等多項活動,皆可激發孩子願意持續練琴,以提昇自己音樂能力與較佳表現的動機,凡此種種,只要家長們願意用心安排,就可以順利的開啟孩子喜愛音樂之門了。
鈴木先生曾說過,孩子的成長取決於父母的心態,讓我們細心的安排孩子的學習環境,提供他們充滿愛心的練習過程與環境,相信每一個孩子都將成長為優秀而充滿自信的年輕人。
(作者:陳藍谷)
2010-10-11
「大師傳藝」(Master Coaching)-「才能密碼」(Talent Code)的第三道秘密門
「才能密碼」(Talent Code)作者寇爾(Daniel Coyle)在他的暢銷書中指出,才能發展的必經途徑有三,其中前兩項「深度練習」 (Deep Practice)與「全面啟動」( Primal Cue),皆曾於前幾篇文章中引介。今提出才能發展之第三道秘密門,「大師傳藝」(Master Coaching)之內涵與大家共同分享。
那麼,才能發展的最終階段究竟該如何進行呢?,寇爾發現,學習者必需經由大師們的技藝傳授,始能徹底的啟發學習者之內在潛能,就如同將一塊雕琢中的璞玉,焠練琢磨成光芒四射的鑽石。那麼,大師們究竟是具備哪些個人與教學上的特質呢?依據寇爾的觀察如下:
1. 「知識結構之掌控」(Matrix):
在寇爾的研究過程中,他發覺每一位大師,均能完整的掌握其專業知識領域的架構與內涵,大師們常站在一個制高點,全面引導學生於每一個階段的學習方向,同時適時有效的提供分析與練習建議。寇爾同時指出,這些大師對於整體知識的掌控能力,並非天生,而是經由多年教學所累積而成,也因此,寇爾觀察到大師們半數以上,年齡都超過60或70歲。
2.「人性與環境的瞭解」(Perceptiveness):
這些大師們的另一特質,則為具備對學習者心理狀況的瞭解,並能運用這些透視心靈的能力於教學上,讓他們周遭的學習者,感受到其溫暖,進而產生共鳴。鈴木鎮一先生亦曾指出,當我們教學時,必須調整我們的心理狀態,讓我們有能力與兩三歲的幼兒在心理上交流,也曾經告訴我們,你不能只愛這個孩子(學生),你要能喜歡他的家人,他的阿姨,他的阿公,他的妹妹等。因此,優異教師必須能隨時細緻的體認學習者的整體心態狀況,並等待適切的時機,在教學過程中,注入最具效果的教學元素。
3.「精準的反應」( GPS Reflex):
大師們均能極迅速的鎖定學習者的問題,並立即做出修正的建議。這種驚人的能力,是以多年教學經驗所累積的資料庫,配合對於學習者的每一種情況進行精準分析,進而展現出完美的指導。同時,大師們的教學策略會隨時做出快速調整與變化,如果他們覺查到甲案無法解決學習者的問題時,馬上會立即轉變成另一方式來協助他們。
4. 「戲劇性的誠實」(Theatrical honesty)
葛爾觀察每一位大師在教學過程中,常以戲劇性的方式,呈現教學重點,並據以獲取學習著的完全注意力。接著,就以簡潔而直接的言語,指向學習者所面對的問題,給予適切的指導。這種因教學需要所拋出的「表演」,常能給予學習者深刻的印象,從中記取要點,進而克服問題。
讓我們重新檢視「才能密碼」中的各項重要內涵,第一道秘密門,「深度練習」,包含 下列三項重點:1)整體性吸收:包括完整的體驗,分段練習,與慢速練習。2) 反覆:增加髓鞘的包覆層次。3) 耐力:提供髓鞘長時間的生長機會;
第二道秘密門為 「全面啟動」則以學習者受到教師或教學環境的點燃,而全面的啟發的學習的動機;
最後,第三道秘密門,則為「大師傳藝」,由大師們的教學風格中,來體認一堂優異的教學,所需包含的各類元素。
綜合上述三項「才能密碼」的內涵,我們可以瞭解才能的發展,不僅需要學習者的持續投入之外,教師的素質與學習環境均在才能發展的過程中,確實佔有決定性的位置。
鈴木教學法的教學過程中,教師非常重視孩子在家中的音樂學習環境是否順暢,當然,家長的積極投入是必要的條件之一。此外,教師與家長的良好溝通,學習者經常有機會接觸美好的經驗,如有趣的個別課程,快樂的團體課程,多采多姿的暑期學校,大型與優質的音樂會等,都是才能發展的基石。孩子能在美好的音樂中成長,進而有美好的人生,將是鈴木教學法的最終目的。(本文作者:陳藍谷,歡迎轉載,請註明出處,http://taiwansuzukimethod.blogspot.com)
那麼,才能發展的最終階段究竟該如何進行呢?,寇爾發現,學習者必需經由大師們的技藝傳授,始能徹底的啟發學習者之內在潛能,就如同將一塊雕琢中的璞玉,焠練琢磨成光芒四射的鑽石。那麼,大師們究竟是具備哪些個人與教學上的特質呢?依據寇爾的觀察如下:
1. 「知識結構之掌控」(Matrix):
在寇爾的研究過程中,他發覺每一位大師,均能完整的掌握其專業知識領域的架構與內涵,大師們常站在一個制高點,全面引導學生於每一個階段的學習方向,同時適時有效的提供分析與練習建議。寇爾同時指出,這些大師對於整體知識的掌控能力,並非天生,而是經由多年教學所累積而成,也因此,寇爾觀察到大師們半數以上,年齡都超過60或70歲。
2.「人性與環境的瞭解」(Perceptiveness):
這些大師們的另一特質,則為具備對學習者心理狀況的瞭解,並能運用這些透視心靈的能力於教學上,讓他們周遭的學習者,感受到其溫暖,進而產生共鳴。鈴木鎮一先生亦曾指出,當我們教學時,必須調整我們的心理狀態,讓我們有能力與兩三歲的幼兒在心理上交流,也曾經告訴我們,你不能只愛這個孩子(學生),你要能喜歡他的家人,他的阿姨,他的阿公,他的妹妹等。因此,優異教師必須能隨時細緻的體認學習者的整體心態狀況,並等待適切的時機,在教學過程中,注入最具效果的教學元素。
3.「精準的反應」( GPS Reflex):
大師們均能極迅速的鎖定學習者的問題,並立即做出修正的建議。這種驚人的能力,是以多年教學經驗所累積的資料庫,配合對於學習者的每一種情況進行精準分析,進而展現出完美的指導。同時,大師們的教學策略會隨時做出快速調整與變化,如果他們覺查到甲案無法解決學習者的問題時,馬上會立即轉變成另一方式來協助他們。
4. 「戲劇性的誠實」(Theatrical honesty)
葛爾觀察每一位大師在教學過程中,常以戲劇性的方式,呈現教學重點,並據以獲取學習著的完全注意力。接著,就以簡潔而直接的言語,指向學習者所面對的問題,給予適切的指導。這種因教學需要所拋出的「表演」,常能給予學習者深刻的印象,從中記取要點,進而克服問題。
讓我們重新檢視「才能密碼」中的各項重要內涵,第一道秘密門,「深度練習」,包含 下列三項重點:1)整體性吸收:包括完整的體驗,分段練習,與慢速練習。2) 反覆:增加髓鞘的包覆層次。3) 耐力:提供髓鞘長時間的生長機會;
第二道秘密門為 「全面啟動」則以學習者受到教師或教學環境的點燃,而全面的啟發的學習的動機;
最後,第三道秘密門,則為「大師傳藝」,由大師們的教學風格中,來體認一堂優異的教學,所需包含的各類元素。
綜合上述三項「才能密碼」的內涵,我們可以瞭解才能的發展,不僅需要學習者的持續投入之外,教師的素質與學習環境均在才能發展的過程中,確實佔有決定性的位置。
鈴木教學法的教學過程中,教師非常重視孩子在家中的音樂學習環境是否順暢,當然,家長的積極投入是必要的條件之一。此外,教師與家長的良好溝通,學習者經常有機會接觸美好的經驗,如有趣的個別課程,快樂的團體課程,多采多姿的暑期學校,大型與優質的音樂會等,都是才能發展的基石。孩子能在美好的音樂中成長,進而有美好的人生,將是鈴木教學法的最終目的。(本文作者:陳藍谷,歡迎轉載,請註明出處,http://taiwansuzukimethod.blogspot.com)
2010-10-03
2010-10-02
Ready to play in concert, Telemann 4 cellos concerto
2010-10-01
We all LOVE cello !!! Prof. Gilda Barston, Day 3 Taipei Visit
Suzuki Method in Aletheia University, Professor Gilda Barston, Day 3 Taipei Visit
2010-09-29
Prof. Gilda Barston, Taipei Visit Day 1, with Lan Ku Chen in the campus of 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