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協會於2009年經國際鈴木協會與亞洲鈴木協會授權,成為台灣唯一合法推動鈴木教學法之組織。 2014年亞洲鈴木大會將由本協會於7月11-15日,在台北舉辦,參加國家將包括韓國、馬來西亞、印尼、香港、日本、印度、菲律賓、美國、新加坡、澳洲,紐西蘭等國家。 本協會以推動鈴木教學法為宗旨,舉辦各類鈴木教學法活動,包含年度音樂會、師資訓練、暑期學校、學生檢定、教師培訓、國際交流活動。
鈴木先生
![鈴木先生](https://blogger.googleusercontent.com/img/b/R29vZ2xl/AVvXsEhjjWPsgKiM8TAMWoTdc567oMk_b4tVnKMT2qEUoUTsZr0V3Tni8ohTEVMSb4vKVkQhXmuaoo3LAxGJzRp-We9oIoTxbPEcUyx0lYsYyengkFHbvxBBo1Ol-L9_SwhZadjzvRVWLlOiT2s/s760/suzuki.gif)
愛的夠深,無所不能 (鈴木鎮一先生名言)
2011-02-26
鈴木家長交流園地/敦皓與靖皓爸爸的經驗分享 - 互相信任(中篇)
E. 第一道難關:初學
初學時的執行重點是:一開始就要養成良好的習慣,要讓這件事成為他自己的事、生活中的一部份。這不是父母叫他做的事,是他選擇願意付出、父母也願意協助他克服難關的事。
執行上需要很多技巧,但其重點是:細水長流但積極進取。不要拼命、猛衝,通常這樣很快會彈性疲乏。只要每週都累積一點進步,一年52週下來,就是很可觀的。
l 增加參與感
由於學琴應該是小朋友自動自發執行,家長應是協助而非命令的角色。但一開始小朋友不會有如此認知,因此是需要時間累積的,且需要小技巧來幫忙達成。如:可以讓小朋友自己繪製功課表,這階段的小朋友很喜歡畫畫(不見得會寫字、識字),每天練琴時自己看了,就知道該作什麼、已完成什麼。家長不必隨時去吩咐接下來剛練什麼,久而久之就能養成他們獨力練習的習慣,就能把這件事視為屬於他們的工作(而非家長的)。
l 每次練習固定時間
每天都是練習固定的時間,做完就放他們自由,不要一直綁著他們(言而有信),讓他們自己都心裡有數是最重要的。我們是每天練習30分鐘,因為時間再長小朋友會很難集中精神,而且現代的小朋友都夠忙的了,常常學太多東西很辛苦。但是練琴過程中要要求專心,專心的30分鐘,效果是兩倍以上,比拖拖拉拉的1小時有用得多。
練習過後記得予以適當的鼓勵,可以是實質的,也可以是虛幻的獎賞(加分、記點),有時候小朋友很吃這套,比實質的獎賞更有用,而且實質的獎賞有時會養大胃口不太好。
初學時可能只能做到10分鐘,那是OK的,反正這時候功課也不多,等建立自信之後,就能有動力加長。
l 每天固定時段練習
除非有特殊狀況,如:生病、功課很多、校外旅遊等,每天要在生活作息中,固定練習的時段。主要是要成為生活的一部份,才能細水長流,此外也有助於養成小朋友自我負責態度的訓練。
l 一次從頭練到尾
每次練習一定要專心,且不間斷從頭練到尾。因為中斷一下子,就要重新醞釀專心練琴的情緒,會浪費一倍時間,很傷。
F. 平常練習功課的安排
需靈活安排,參酌小朋友學校作息的勞累程度、或身體狀況做調整。不要硬性規定該幾天、多久練完,這個家長要幫忙想,小朋友無法做複雜的規劃
家長可協助安排學習流程SOP,舉我們為例,:
n 每天一開始先解決掉幾個較簡單的,建立信心,順便熱身
包括:18首練習曲、音階琶音、string builder
n 接下來安排1-2項較難的功課
包括:費華、Barber、把位。由於比較難(主要是看譜的部分),可一天只安排一項或部分。大致上在前半週內初步搞定(一天解決一項即可達成),後半週則複習熟練。若此部分較難,當天可集中火力只練某一項。
n 小朋友最喜歡的鈴木演奏曲放在每天最後
此段時間在初步練習老師交代的功課之後,可安排成為表演時間,表演完記得歡呼鼓勵,營造演奏會的氣氛。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不知不覺加長練習時間,小朋友可能還會主動加安可曲,皆大歡喜。
G. 第二道難關:跨越障礙
跨越障礙時的關鍵是:要一起動腦想。這句話有兩個重點:
1. 動腦想
可配合上課時錄影、其他演奏的DVD,甚至去觀賞音樂會,看看與自己有何不同,學習老師或表演者的優點。多想有助於找出姿勢上不正確的地方,想出初步解決的方法,向老師提問時也較能具體。
如此做可再增加一倍的學習速度,加上前述的專心,就變成4倍速,30分鐘可抵2小時的練習。
2. 一起
難關最好是小朋友與父母一起解決的,這可以培養共患難的精神,更有助於我們瞭解小朋友的優缺點。這種共患難的經驗感覺很好,彼此會成為buddy好伙伴,連我自己都覺得很滿足
n 難關是一定能夠解決的
邏輯上很清楚,因為小朋友不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個學琴的,所以不必緊張,並不是全然新的探索,一定會有很多人知道解決的方案。
儘量多與老師討論,最好將問題具體化,由父母配合動作向老師提問。舉例來說:弓如何拉直,右手臂如何靠緊身體,弓根手腕如何運作,右手大拇指、無名指要如何握弓等重要問題,老師都知道如何解決,所以要信任老師的專業,他們以前也是這樣走過,專業會提供經驗幫我們解決,這也是本文主題”互信”的另一層面。
n 儘量一次只解決一個問題
若同時面對太多個姿勢上的問題,以小朋友的協調性會很難辦到。因此一次甚至一週內只處理一項問題。
n 難關克服所需時間
通常約2週至1個月,即可突破難關,所以不必緊張,做好基本動作即可水到渠成。克服之後,音色都會有大幅提昇,小朋友也會很有成就感。以這樣計算是不用著急的,一年至少可以解決12個 (1年/1個月) 大問題,解決這麼多姿勢上的問題之後,小朋友姿勢已經很好,程度已經很厲害了。
n 家長不必緊張
很簡單的道理:家長緊張,小朋友就會更緊張。很多問題時間到就會解決的,有時候是肌力的問題,年齡到也就會解決。重點還是前述幾項:詳細觀察、詢問,做好基本動作,自然就會有很棒的成果。
(作者:許昕)
2011-02-24
2011 年台灣才能教育協會活動記事
2011 年台灣才能教育協會活動記事
1 月 28日至31日 鈴木教學法小提琴1A師資培訓課程
2月 7 日至 11日 鈴木教學法鋼琴Book 1師資培訓課程
2月14 日 至 17日 鈴木教學法小提琴2A師資培訓課程
2月20日 鈴木教學法春季分級檢定
3月6日 鈴木教學法春季音樂會
7月2日至3日 鈴木教學法夏令營
7月 5日至8 日 鈴木教學法小提琴2B 師資培訓課程
7月11日至14 日 鈴木教學法小提琴 1A師資培訓課程
7月25日至 29日 鈴木教學法大提琴Book 1師資培訓課程
7月25日至 29日 鈴木教學法大提琴Book 1師資培訓課程
8月3日至7日 亞洲鈴木教學法大會暨音樂營(馬來西亞沙巴)
主辦:亞洲鈴木協會/馬來西亞鈴木協會
8月15日至18日 鈴木教學法小提琴1B 師資培訓課程
8月22日至26日 鈴木教學法鋼琴Book 2 師資培訓課程
8月28日 鈴木教學法秋季分級檢定 10月2日 鈴木教學法秋季音樂會
2010 鈴木教學法春季分級檢定 剪影
![Posted by Picasa](http://photos1.blogger.com/pbp.gif)
級數 | 學生姓名 | 教師姓名 | |
1 | 小星星 | 蔡尚麟 | 林芳如 |
2 | 小星星 | 鄭羽俐 | 林芳如 |
3 | 小星星 | 許姵宸 | 林芳如 |
4 | 小星星 | 楊凱鈞 | 林芳如 |
5 | 小星星 | 陳劼琛 | 林芳如 |
6 | 小星星 | 李旻容 | 林芳如 |
7 | 小星星 | 林士勛 | 林芳如 |
8 | 小星星 | 侯昀希 | 王慧慈 |
9 | 小星星 | 鄭皓恩 | 王慧慈 |
10 | 小星星 | 黃幸宜 | 王慧慈 |
11 | 小星星 | 蘇尚晨 | 蔡佳娟 |
12 | 小星星 | 李仰慧 | 馬璐 |
13 | 小星星 | 林敬庭 | 林欣怡 |
14 | 小星星 | 謝尚軒 | 蔡佳娟 |
15 | Book 1 | 吳安倫 | 蔡佳娟 |
16 | Book 1 | 徐靖皓 | 王慧慈 |
17 | Book 1 | 李庭宏 | 廖宏恩 |
18 | Book 2 | 丘祐嘉 | 蔡佳娟 |
19 | Book 2 | 葉庭亘 | 吳雯婷 |
20 | Book 2 | 楊書賢 | 吳雯婷 |
2011-02-23
Master Coaching (大師傳藝)- 才能密碼(Talent Code)的第三道秘密門
「才能密碼」(Talent Code)作者寇爾(Daniel Coyle)在他的暢銷書中指出,才能發展的必經途徑有三,其中前兩項「深度練習」 (Deep Practice)與「全面啟動」( Primal Cue),均曾於前文引介。今以才能發展第三道秘密門,「大師傳藝」(Master Coaching)進行相關推介。
那麼,才能發展的最終階段究竟是如何進行呢?,寇爾發現,學習者必需經過大師們的技藝傳授,始能將徹底的啟發學習者之內在潛能,如同將一塊雕琢中的璞玉,琢磨成光芒四射的鑽石。那麼,大師們究竟是具備哪些個人與教學上的特質呢?寇爾的觀察如下:
1. 「知識結構之掌控」(Matrix):
在寇爾的研究過程中,他發覺每一位大師,均能完整的掌握其專業知識領域的架構與內涵,大師們常站在一個制高點,全面的引導學生每一個階段的學習方向,同時有效的提供分析與練習建議。寇爾同時指出,這些大師對於整體知識的掌控能力,並非天生,而是由多年教學所累積而成,也因此,寇爾觀察到大師們半數以上,年齡都在60或70歲以上。
2.「人性與環境的瞭解」(Perceptiveness):
這些大師們的另一特質,則為具備對學習者心理狀況的瞭解,並能運用這些透視心靈的能力於教學上,讓他們周遭的學習者,感受到其溫暖,進而產生共鳴。鈴木鎮一先生亦曾指出,當我們教學時,必須調整我們的心理狀態,讓我們有能力與兩三歲的幼兒在心理上交流,也曾經告訴我們,你不能只愛這個孩子(學生),你要能喜歡他的家人,他的阿姨,他的阿公,他的妹妹等。
3.「精準的反應」( GPS Reflex):
大師們均能很迅速的鎖定學習者的問題,並即刻做出修正的建議。這種驚人的能力,是以多年教學經驗所累積的資料庫,配合對學習者每一種情況精準分析,所展現出的完美指導。同時,大師們的教學策略常以非常快的速度有著變化,如果他們覺查到甲方案無法解決學習者的問題時,馬上會轉變成另一方式來協助他們。
4. 「戲劇性的誠實」(Theatrical honesty)
葛爾觀察每一位大師在教學過程中,常以戲劇性的方式,呈現教學重點,並據以獲取學習著的完全注意力。接著,就以簡潔而直接的言語,指向學習者所面對的問題,給予適切的指導。這種因教學需要所拋出的「表演」,常能給予學習者深刻的印象,從中記取要點,進而克服問題。
讓我們重新檢視「才能密碼」中的各項重要內涵,第一道秘密門,「深度練習」,包含 下列三項重點:1)整體性吸收:包括完整的體驗,分段練習,與慢速練習。2) 反覆:增加髓鞘的包覆層次。3) 耐力:提供髓鞘長時間的生長機會;
第二道秘密門為 「全面啟動」則以學習者受到教師或教學環境的點燃,而全面的啟發的學習的動機;
最後,第三道秘密門,則為「大師傳藝」,由大師們的教學風格中,來體認一堂優異的教學,所需包含的各類元素。
綜合上述三項「才能密碼」的內涵,我們可以瞭解才能的發展,不僅需要學習者的持續投入之外,教師的素質與學習環境均在才能發展的過程中,確實佔有決定性的位置。
鈴木教學法的教學過程中,教師非常重視孩子在家中的音樂學習環境是否順暢,當然,家長的積極投入是必要的條件之一。此外,教師與家長的良好溝通,學習者經常有機會接觸美好的經驗,如有趣的個別課程,快樂的團體課程,多采多姿的暑期學校,大型與優質的音樂會等,都是才能發展的基石。孩子能在美好的音樂中成長,進而有美好的人生,將是鈴木教學法的最終目的。
(作者:陳藍谷)
那麼,才能發展的最終階段究竟是如何進行呢?,寇爾發現,學習者必需經過大師們的技藝傳授,始能將徹底的啟發學習者之內在潛能,如同將一塊雕琢中的璞玉,琢磨成光芒四射的鑽石。那麼,大師們究竟是具備哪些個人與教學上的特質呢?寇爾的觀察如下:
1. 「知識結構之掌控」(Matrix):
在寇爾的研究過程中,他發覺每一位大師,均能完整的掌握其專業知識領域的架構與內涵,大師們常站在一個制高點,全面的引導學生每一個階段的學習方向,同時有效的提供分析與練習建議。寇爾同時指出,這些大師對於整體知識的掌控能力,並非天生,而是由多年教學所累積而成,也因此,寇爾觀察到大師們半數以上,年齡都在60或70歲以上。
2.「人性與環境的瞭解」(Perceptiveness):
這些大師們的另一特質,則為具備對學習者心理狀況的瞭解,並能運用這些透視心靈的能力於教學上,讓他們周遭的學習者,感受到其溫暖,進而產生共鳴。鈴木鎮一先生亦曾指出,當我們教學時,必須調整我們的心理狀態,讓我們有能力與兩三歲的幼兒在心理上交流,也曾經告訴我們,你不能只愛這個孩子(學生),你要能喜歡他的家人,他的阿姨,他的阿公,他的妹妹等。
3.「精準的反應」( GPS Reflex):
大師們均能很迅速的鎖定學習者的問題,並即刻做出修正的建議。這種驚人的能力,是以多年教學經驗所累積的資料庫,配合對學習者每一種情況精準分析,所展現出的完美指導。同時,大師們的教學策略常以非常快的速度有著變化,如果他們覺查到甲方案無法解決學習者的問題時,馬上會轉變成另一方式來協助他們。
4. 「戲劇性的誠實」(Theatrical honesty)
葛爾觀察每一位大師在教學過程中,常以戲劇性的方式,呈現教學重點,並據以獲取學習著的完全注意力。接著,就以簡潔而直接的言語,指向學習者所面對的問題,給予適切的指導。這種因教學需要所拋出的「表演」,常能給予學習者深刻的印象,從中記取要點,進而克服問題。
讓我們重新檢視「才能密碼」中的各項重要內涵,第一道秘密門,「深度練習」,包含 下列三項重點:1)整體性吸收:包括完整的體驗,分段練習,與慢速練習。2) 反覆:增加髓鞘的包覆層次。3) 耐力:提供髓鞘長時間的生長機會;
第二道秘密門為 「全面啟動」則以學習者受到教師或教學環境的點燃,而全面的啟發的學習的動機;
最後,第三道秘密門,則為「大師傳藝」,由大師們的教學風格中,來體認一堂優異的教學,所需包含的各類元素。
綜合上述三項「才能密碼」的內涵,我們可以瞭解才能的發展,不僅需要學習者的持續投入之外,教師的素質與學習環境均在才能發展的過程中,確實佔有決定性的位置。
鈴木教學法的教學過程中,教師非常重視孩子在家中的音樂學習環境是否順暢,當然,家長的積極投入是必要的條件之一。此外,教師與家長的良好溝通,學習者經常有機會接觸美好的經驗,如有趣的個別課程,快樂的團體課程,多采多姿的暑期學校,大型與優質的音樂會等,都是才能發展的基石。孩子能在美好的音樂中成長,進而有美好的人生,將是鈴木教學法的最終目的。
(作者:陳藍谷)
練習的重要性
每次到了練習的時段,家長和孩子間的拉鋸戰也開始上演。媽媽常絞盡腦汁,不惜用上威脅利誘的方法,讓孩子拿起樂器開始練習。在這緊張的氣氛中,稍一不慎,鐵公雞便正式開演,媽媽氣得將孩子狠狠罵一頓,孩子的眼淚也掛在眼角。最後,這個原本預期是快樂的親子時間,便在哭聲和叫聲中結束。唉!這種場面不知您是否看過,或者曾經身歷其境。此時,無論您或孩子都想追根究底的問,練習是怎麼一回事?為什麼我們每天都要練習?
讓我們先看看專家對練習的說法。美國音樂教育學家Cynthiav Richards認為,人類對音樂的喜好可能是與生俱來的,但是對學習音樂所需要的紀律、瞭解、與耐力,卻不見得每一個人都願意接受。任何人都喜歡「玩」樂器,如果真要練習,又興趣缺缺。可是,彈奏一種樂器所需要注意的事情是哪麼的多,尤其是初學者,如果沒有小心的將學習過程分為合理的進階,常會讓學習者由於不斷的挫折而喪失興趣。簡單的說,「練習」扮演著將學習音樂的過程分為合理進行的角色,同時也提供一個可以依循的程序,讓學習者達到目的。
專家的說法是否讓您覺得練習是一件重要的事情?如果仍然不瞭解,那麼透過一實例,您會更清楚練習的重要性。在彈奏快速樂句時,如果設定節拍器一拍約140次的速度,則表示彈奏16分音符時,手指每分鐘的精確動作將多達560次之多,如同機關槍發射的速度一樣。如果您想學習這種快速精確的技巧是不可能一蹴可及,這需要依據正確的方法,持續和規律的練習才能完成這個動作。所以,不單要瞭解練習的重要性,還要保持每日規律的練習。當然,除了精準的技巧需要每日的練習外,頭腦對樂譜的認識與判斷對音樂表現的瞭解與分析,更是需要有恆心的練習。
現在我們已經知道練習的重要性,也知道規律的練習是重要的。那麼,我們要練習什麼呢?怎樣的練習才是有效的?一般來說,孩子學習的教材可以分為三個部分-基本練習、練習曲、樂曲。這三個部份各具功能,基本練習著重基本技巧的訓練,例如音階教本,手指練習等;練習曲是對技巧與音樂的混合要求,每一首練習曲不僅集中於幾種特定技巧的發展,同時,曲中常注入音樂性的素材,是介於基本練習與樂曲中的橋樑;樂曲是指由各時代作曲家創作的不同風格的曲子,這個部分通常教父旋律性,因此最容易受到孩子們的喜愛。
在練習時上面提到的三個部份需要均衡地發展,尤其是基本練習與練習曲兩個部份,它們是讓技巧紮實的不二法門。在練習時要特別按照教師的要求,絲毫不能馬虎。通常孩子們會要求先練習好聽悅耳的曲子,這時您則必須堅持先練習完基本練習與練習曲。因為,手指練習與練習曲是一種練琴的暖身操,能讓全身上下準備好彈奏較困難的樂曲,另一方面,孩子的精神也因這些練習而較能集中。
最後讓我們想想,練習是一件好玩又有趣的事情嗎?其實,練習是一件相當孤獨的事情,沒有人能幫你在樂器上的練習;練習也是件苦差事,必須要有極大的定力或助力,如果有任何人說他非常喜歡練習,你可以開始懷疑這個人的誠實的程度。因為,連名鋼琴家魯賓斯坦都說:「我熱愛音樂,我的生活中不能沒有它,音樂就像我的宗教一樣,但是我不喜歡練習,練習就像刷牙一般是必要的,但是卻讓我無聊透頂了,幸好!年幼時,教師強迫我練習,他是對的!否則我將因為沒有現在的能力懊悔無比。」唉!練習真的沒樂趣嗎?我想,練習的樂趣是建立在能順暢演奏的滿足感上。
(作者:陳藍谷)
2011-02-18
鈴木家長交流園地/ 敦皓與靖皓爸爸的經驗分享- 互相信任 (上篇)
A.背景介紹
先對我們的學習背景作簡單介紹:我們家中目前學琴的是兩個哥哥,老大小一,老二中班,目前學琴1年4個月左右,大約拉到鈴木第二冊最後幾曲,至於我本身並不會拉琴,也不是在從事音樂相關的工作(工科背景,在學校教書),只是小時候學了一點鋼琴,音樂稍微有一點基礎。
在學琴的歷程中,小朋友的能力可說是從無到有慢慢建立,一路走來,如同每位家長一樣,都會有一些甘苦參半的經驗。在此提出一些心得,期望以後也能與其他家長一起分享成長;此外也很希望提供有心的老師們有些瞭解,原來普通人(不是音樂專才)的家長們,是如何看待面對學琴這件事的,希望大家都能學得很快樂(快樂是最重要的)。
B. 碰到困難
直接切入正題:我覺得拉小提琴是很難的,需要全身動作的良好協調,且動作非常細膩,細微處都會影響到音色的表現。鈴木教學中,家長的參與是很重要的一環,這是很好的一點,家長與小朋友們可以共同討論成長、共同解決困難,不會把這件很難的事,直接丟給小朋友一起去面對。
但在學習過程中,會有很多場合,讓家長徬徨無助。最常見的應該是以下兩項:
1. 一開始上手
一開始總是比較枯燥,也因此剛開始,家長們幾乎都會碰到很多困難。像是:小朋友不肯練,甚至會對吵,造成親子緊張,更進而降低練習的興趣。通常這在小朋友建立自信後,就能較為自發,長久甚至能夠自發要求加長練習時間,不過是需要時間累積彼此的信任才能達成的。
2. 調整姿勢
拉小提琴的動作很難很細微,因此在拉一段時間之後,通常都會碰到關卡,主要的來源是節奏感已經進步,音色方面需要有相對應的進步,因此姿勢方面就必須做某些改善。但姿勢的改善過程是很細微、卻可能是很無趣的,因此需要動動腦,協助度過這難關。克服之後都會有長足的進步,辛苦是值得的。
C. 先前準備
在實際做之前,我覺得一開始父母應先想好、設定好目標:我們為什麼要讓小朋友學小提琴。以工程的角度而言,我們並不是每件事都要將全部心力丟下去,而是必須考量成本的問題。須知道為何而戰,才能瞭解我們能或預備付出多少心力成本,若是無限地付出,通常是無法長久持續的。當然此問題的答案是因人而異,只是要先想清楚比較好。
以我們家的設定,我們是希望給小朋友音樂薰陶,未來可作為他們重要的調劑方式,也許交女朋友也會比較順利一點。此外我們也希望讓小朋友學習到努力完成一件事的工作態度,小提琴很難這個特點,剛好是很好的學習標的,需要常常細心去想該如何得到進步,這種學習歷程,對他們未來上學、甚至就業,都是很重要的財產。至於要讓小朋友成為音樂方面的專才,這就不是我們設定要達成的目標,後續作法自然會有所不同了。
得到進步,這種學習歷程,對他們未來上學、甚至就業,都是很重要的財產。至於要讓小朋友成為音樂方面的專才,這就不是我們設定要達成的目標,後續作法自然會有所不同了。
D. 什麼是互信
回到標題來,互信是什麼?在面對學習小提琴這件很難的事時,家長與小朋友需要彼此互相信任,才能夠克服難關,因此是一個雙向的關係。以下把互信的各個層面做介紹:
1. 小朋友的自信
小朋友的自信是很重要的,很多事情只要有自信,事情就會做得特別好。舉例來說:我常會帶小朋友去打棒球,球棒很細,球很小,為什麼小朋友可以打擊到球呢?通常我第一件告訴他們的事就是:只要你相信你打得到球,你就打得到;若你不相信你打得到球,你就一定打不到。還有很多事也是類似的情形,其道理沒什麼神秘,因為小朋友有自信時,身體就能做出對的基本動作,基本動作做好,球棒就會揮到正確的位置,也因此邏輯上很難的事情,就很奇蹟似地、但又很自然地能夠達成了,這和小提琴的學習是很像的。
但要如何讓小朋友建立自信,這又是一個大哉問。鈴木教學有許多特點,如注重鼓勵、團體課的進行等,都非常有幫助。只是要注意要有其他正確方式的配合,否則此一自信可能是虛幻的,也就是說:不能只是自我感覺良好,要有紮實的後盾。但這又有點矛盾,要要求小朋友打好根基,有時又有點困難,如何兼顧快樂學習與紮實訓練而打好基礎,是家長要絞盡腦汁,鴨子划水地協助小朋友達成的。重點是:確實地做好一件事,得到的掌聲與成就感,會是小朋友自信的真正來源
2. 家長對小朋友的信任
小朋友是潛力無窮的,只要按部就班作,都會發揮無限的潛力,完成令人難以想像的成就。我們只要站在旁邊協助,順水推舟幫一下就可以等待收穫了,但不要成為他的壓力來源,很多事時機成熟時,自然是事半功倍。
3. 小朋友對家長的信任
學琴是一個很好的機會,讓小朋友相信家長能夠帶他突破難關。其實這是小朋友的天性,但常常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就把這件事丟掉了。我們可以在這過程中,與他們交心、共同面對解決難題,就可以把這件事再重新找回來。
(作者:許昕 )2011-02-14
2011 WInter Suzuki Piano Teacher Training Class
2011-02-06
如何讓孩子的音樂課順利進行
身為父母的我們常會有一個錯覺,就是只要把孩子送入教室,責任就完了。
事實上除了替孩子找到適合的教師外,還要幫助他們建立起良好的上課習慣。為何要建立起上課習慣呢?從您家中有剛上幼稚園或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孩子身上就可以瞭解,他們對於新環境、新同學、新的老師既好奇又害怕,需要父母的幫助來建立起穩定而良好的上課習慣。
音樂課也是一樣的,那麼家長要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起上課習慣?我們可用抽絲剝繭的方式,先從家長與教師之間培養的默契開始談起,再進入幫助孩子建立起上課習慣的話題。
為什麼要先談這個題目呢?因為站在教育立場上,家長和老師負有相同份量的責任與義務,有時家長是老師與孩子間的媒介,有時老師在家長間扮演緩衝的角色。
所以您和教師能夠不培養默契嗎?下面提供了一些建議,希望可以協助您和教師建立起良好的互動關係。
事實上除了替孩子找到適合的教師外,還要幫助他們建立起良好的上課習慣。為何要建立起上課習慣呢?從您家中有剛上幼稚園或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孩子身上就可以瞭解,他們對於新環境、新同學、新的老師既好奇又害怕,需要父母的幫助來建立起穩定而良好的上課習慣。
音樂課也是一樣的,那麼家長要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起上課習慣?我們可用抽絲剝繭的方式,先從家長與教師之間培養的默契開始談起,再進入幫助孩子建立起上課習慣的話題。
為什麼要先談這個題目呢?因為站在教育立場上,家長和老師負有相同份量的責任與義務,有時家長是老師與孩子間的媒介,有時老師在家長間扮演緩衝的角色。
所以您和教師能夠不培養默契嗎?下面提供了一些建議,希望可以協助您和教師建立起良好的互動關係。
第一個是關於 時間的建議:
不隨意缺席。我們都知道,在學校的上課時間是不能隨意缺席。為什麼不要或不能隨意缺席呢?因為隨意的缺席會造成學習內容不完整,同時孩子也不易熟悉環境,而無法集中注意力。
對老師的教學而言,在課堂中必須花費大部份的時間幫助孩子熟悉環境與課程內容,無法完成預定的教學進度。所以您願意您的孩子每堂都在上「收心課」嗎?當然是不願意的。另外當您在開始上課時與老師約定了時間,就等於要求老師將這段時間安排為您的孩子空下時段,因此臨時缺席同時也等於浪費了教師的時間。
所以如果您確實需要請假,請您盡早通知老師更換上課時間吧!只要說明必須請假的原因和合是補課的時間,相信老師會盡量安排的。當然,濫用調課的方式,也不是學習音樂的上策。
不隨意缺席。我們都知道,在學校的上課時間是不能隨意缺席。為什麼不要或不能隨意缺席呢?因為隨意的缺席會造成學習內容不完整,同時孩子也不易熟悉環境,而無法集中注意力。
對老師的教學而言,在課堂中必須花費大部份的時間幫助孩子熟悉環境與課程內容,無法完成預定的教學進度。所以您願意您的孩子每堂都在上「收心課」嗎?當然是不願意的。另外當您在開始上課時與老師約定了時間,就等於要求老師將這段時間安排為您的孩子空下時段,因此臨時缺席同時也等於浪費了教師的時間。
所以如果您確實需要請假,請您盡早通知老師更換上課時間吧!只要說明必須請假的原因和合是補課的時間,相信老師會盡量安排的。當然,濫用調課的方式,也不是學習音樂的上策。
第二個是 課程上的基本注意事項:
首先要帶齊全上課教材。有的孩子直到開始上課,才發現該用的課本忘了帶,您可以想像,這時老師可能要忙著四處張羅課本,或者決定要自導自演上完一節課。孩子也可能因為這一時的混亂,而打擾了上課情緒,最可惜的是,這也影響了孩子的學習進度。
所以,您在上課前不妨檢查一下書包,或者讓孩子養成上課前自己檢查所需要的課本與樂器的習慣。再來,請瞭解老師指定的功課。下課前一定要徹底弄清楚老師這個星期的要求,不僅孩子需要知道,家長也嘗試著掌握重點,若有不明白之處,則請老師再一次的說明或示範。因為錯誤的練習,會浪費許多寶貴的時間喔!
首先要帶齊全上課教材。有的孩子直到開始上課,才發現該用的課本忘了帶,您可以想像,這時老師可能要忙著四處張羅課本,或者決定要自導自演上完一節課。孩子也可能因為這一時的混亂,而打擾了上課情緒,最可惜的是,這也影響了孩子的學習進度。
所以,您在上課前不妨檢查一下書包,或者讓孩子養成上課前自己檢查所需要的課本與樂器的習慣。再來,請瞭解老師指定的功課。下課前一定要徹底弄清楚老師這個星期的要求,不僅孩子需要知道,家長也嘗試著掌握重點,若有不明白之處,則請老師再一次的說明或示範。因為錯誤的練習,會浪費許多寶貴的時間喔!
第三個是有關 上課規定的建議:
每位音樂老師都有一套上課的規則。例如:請假的次數、補課的安排、繳交學費的方式與金額。就拿大家所關心的繳交學費的方式來說,每一位老師都有不同的收費方式。所以配合這些規則,最好的辦法是事先瞭解老師的要求,將規則能夠如數家珍的好像您清楚的每一項理財方式一樣。如果您真的做到了,老師會十分感謝您的。因為他可以專心地教學,不需要將心思浪費在規則的瑣事上。
每位音樂老師都有一套上課的規則。例如:請假的次數、補課的安排、繳交學費的方式與金額。就拿大家所關心的繳交學費的方式來說,每一位老師都有不同的收費方式。所以配合這些規則,最好的辦法是事先瞭解老師的要求,將規則能夠如數家珍的好像您清楚的每一項理財方式一樣。如果您真的做到了,老師會十分感謝您的。因為他可以專心地教學,不需要將心思浪費在規則的瑣事上。
或許您在看完了上面的建議,會大問:「怎麼都是對家長的要求?」但是想想看,人的相處是互動的,您給予別人一份敬意,別人將回報您兩份的努力。所以和老師培養出良好的默契吧!在教育的過程中,您將會發現,老師是最佳的左右手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